抓住企業經營的核心
三項原則,抓住利潤表的核心
上傳時間:2021-05-31 13:46:12瀏覽:62
內容摘要:收入減成本等于利潤,這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公司的賺錢能力:收入規模如何,成本控制能力如何,最終賺了多少錢。這是所有管理者和投資者都非常關注的話題。1抓住企業經營的核心在證券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只關注一件事,那就是利潤。然而利潤表里往往暗藏著玄機,由于權責發生制的關系,收入和支出不一定要有真
收入減成本等于利潤,這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公司的賺錢能力:收入規模如何,成本控制能力如何,最終賺了多少錢。這是所有管理者和投資者都非常關注的話題。
1
在證券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只關注一件事,那就是利潤。然而利潤表里往往暗藏著玄機,由于權責發生制的關系,收入和支出不一定要有真實的現金流動,只要發生了,便進行確認,因此有可能產生空有紙面利潤而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
利潤表最易操控,也最為可疑,暴露的信息往往是不重要的東西。那么,如何發現利潤的支撐點和利潤表中的盤根錯節呢?
利潤表主要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方面的信息。利潤表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的收入實現情況、支出耗費情況,并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分析利潤表應該關注哪些要點呢?解讀和分析利潤表有三組關鍵項目,分別如下。
·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
· 毛利。
· 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只要把握這三組關鍵項目,就能抓住企業經營狀況的核心,企業是持續發展還是陷入困境,一目了然。
2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這兩項就像孿生姐妹一樣,有匹配和對應的關系。企業沒有收入就無法生存發展,但是收入必然伴隨著成本的支出,兩者相輔相成。
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一方面是從市場上找到機會,持續地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則發揮自身的優勢,持續地降低成本,最終達成企業發展壯大的目標。
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投資企業的第一步,就是要重點分析收入、成本以及兩者之間的邏輯對應關系。因為幾乎所有的財務造假舞弊的公司,都是為了做大營業收入,做小營業成本,尤其是主營業務。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通過做大代理業務、做大流通、虛擬交易、一次性交易等做大營業收入的。
最典型的財務造假案例:
2001年震動中國股市的“銀廣夏事件”。上市公司銀廣夏在1998~2001年的財務報告中,累計虛增銷售收入十幾億元,累計虛增利潤7億元。銀廣夏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出口等環節,偽造了全部單據,包括銷售合同和發票、銀行票據、海關出口報關單和所得稅免稅等文件。
根據監管機關以及相關專家的調查發現,銀廣夏出口的是“不可能的產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產品”,以銀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地運作,也生產不出其所宣稱的數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也高到近乎荒謬;甚至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銀廣夏所擁有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2002年5月,銀廣夏遭到證監會重罰,多名高層管理人員被起訴。銀廣夏也因此成為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代名詞。
3
毛利率
看毛利率,要緊緊追蹤行業水平,比較歷史水平,以及根據自身的上下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在目前這樣一個市場嚴酷競爭的環境下,毛利率這個指標對于企業投資者和管理者進行分析判斷而言極有價值。
管理好一家企業,往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企業的產品(服務),第二是企業的營運效率。產品(服務)是企業經營的根本,沒有產品(服務)的公司,通常叫“皮包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有不錯的產品(服務),而且自身運作能力強、效率高,那么就是一家好公司。所以毛利率是評判企業產品(服務)最為關鍵的指標。通過研究毛利率和比較分析行業,有助于企業的戰略決策和布局,幫助企業實現管理升級。
4
三項費用
所謂三項費用就是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三項費用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只要公司開門營業,不管是否生產,各種開支就會在這三項費用中產生。
很多公司往往把管理費用當成一個籮筐,將各種不知名的費用都往里裝。而銷售費用和營業收入之間有邏輯對應關系,你肯定無法相信一個銷售額巨大的公司,卻沒有銷售費用,但這在上市公司中非常常見。
與前面提到的“銀廣夏”齊名的“藍田股份”就是這樣一家有著巨大的銷售收入,但沒有與銷售規模相匹配的銷售費用的公司,這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最終,藍田股份也因為財務造假,受到監管機關的處罰,其高管也獲刑入獄。
除了以上三組關鍵項目以外,管理者還要重視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所謂非經常性損益,就是與公司主營業務不直接相關的、偶然發生的一次性交易。這個數據對于投資者來說尤為有價值。
非經常性損益往往被上市公司用來當作救命稻草,一旦發現經營狀況不景氣,就通過變賣股權、出售資產、尋求政府補貼、稅收返還等方式和途徑,營造一個看上去漂亮,但充斥著泡沫的故事。投資者應該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就像企業健身一樣,保留肌肉,把一些脂肪剔除。
在我國,政府補貼某些企業常常會引發質疑,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壟斷巨頭,每年以“政策性虧損”的名義獲得政府巨額補貼,就被公眾頻頻質疑。
再比如,地方政府亂補貼ST公司,被質疑是在扭曲上市公司的真實業績,拿投資者的錢來挽救劣質資產。最離奇的要數恒信東方,該公司2016年獲得政府補助340多萬元,公司全年凈利潤為350多萬元,也就是說該公司去掉政府補助全年只賺了10萬元凈利潤。
通過簡單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政府政策對公司的盈利情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司的未來發展。
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人體的骨骼,那么利潤表就是公司的肌肉,肌肉是不是結實,是不是能夠有效地支持公司的經營,就看利潤表。
利潤表就像人體的肌肉一樣,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動力。所以作為投資者,我們一定要關注哪些公司有脂肪報表;作為管理者,我們更要關注哪些信息是公司報表中的脂肪。